-
- 医院新闻
-
- 秋分节气:按两穴 有“四防”
-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6-12-21 00:00:00 点击次数:111
-
9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这一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气温也逐渐下降。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分时节天气变化明显,正是进补强身的好时候。
按两穴
太白穴,是调理脾胃功能的主要穴位,对脾虚有关的病症如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睡觉流口水等,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太白穴位于足部,在第一跖趾关节后缘、赤白肉交界处。
天突穴,在颈部前面,两锁骨内侧、胸骨柄上缘有一个凹陷,这就是“天突穴”。闲暇时经常用大拇指进行点揉,可起到养阴生津、润肺化痰的功效。
有“四防”——
防秋燥:
秋分时节,降水量明显减少,天气干燥,身体容易因为缺水而出现“秋燥”现象。可以多吃一些温润的食物,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等。减少食用葱、姜等辛辣食物,还要少食油腻大和易上火的食物,尤其是体弱多病之人,更不可过食寒凉冷饮,可适当多吃些酸。
梨是润肺最好的选择。一般人生吃就行,小孩或是脾胃弱、体质虚寒的人最好蒸熟后吃,也可以把梨皮削下来与梨肉一起放到锅里煮水喝,吃梨肉、喝汤即可。老年人在食疗上可适当选择些补气血的食物,比如大枣、枸杞等。
肺气较弱的人在秋天就容易发生一些肺系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林嬿钊主任说,肺为金,金属白色,可以多吃点白色食物,尤其是山药。可以到药店买了干山药打成粉,用温水冲成糊糊喝,也可以蒸熟了蘸着白糖吃,或者是熬粥、做菜。
临床上也常用补脾的方法来治疗肺病。补脾土的药一般都是黄色的,而山药的外皮是黄色的,里面是白色的,所以它对治疗肺病来说是最好的,既可以补脾也可以补肺。
防秋凉: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开始天气转凉。夜越深,寒气越重,也更易侵入体内,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防止寒气入体,埋下健康隐患。秋分早晚温差大,幅度甚至高于10℃以上,应注意及时添加衣物。
防秋乏:
秋分来临,更应该多运动,尤其是做伸展运动,加强血液循环,舒展身体、收敛心神,防止劳累疲乏。但早晚天冷,尽量选择在室内运动。
防悲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万物枯败,一片昏黄,易使情绪受到消极影响,产生“悲秋”情绪。可多穿艳丽色彩的衣服、多晒太阳,多补充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都有助于改善情绪。
上一篇:高血压防治在行动
下一篇:神经外科:为生命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