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医院新闻
-
- 院情简报第二期
-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1-04-27 00:00:00 点击次数:89
-
科室新风
※以拾金不昧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06年的12月16日上午,我院B超室人员在忙碌的为白河办事处的人做体检。当为一个小组检查结束后,B超室工作人员突然发现B超检查室床上有一部崭新的手机。
科室人员就商议说:“一定是哪位粗心的检查者丢下的。”由于当时等待体检的人员在门口排着长队,大家无法放下手中的工作,就说“暂且放在科室里保存一会,看丢手机者是否过来找,如果不来,等我们工作忙完后就交给医院办公室”。
于是大家就继续为体检人员做检查,这时,一位中年男子神色慌张的走进来问道:“医生,听说有人捡手机了吗?”这时,我们就问他丢的手机牌子、型号以及核对他是否上一组的体检人员。在仔细核对之后确认了是他丢的手机,我们把完好无损的手机交还了他。
这位体检者激动的说:“你们医院免费为我们体检,就是为我们办了一件实事、好事,没想到,你们捡到我的手机,又完好的还给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
一滴水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种精神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接着,B超室的工作人员又再次投入到紧张、忙碌的体检工作中去。
(通讯员:任晓燕报道)
※门诊工作再创佳绩
春节期间,门诊各科室医生在孙院长、张书记和付主任的带领下,坚守工作岗位,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受到了附近居民的广大好评,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春节是个合家团圆的日子,但为了患者的健康,为了医院的发展,门诊各科室医生,不管有没有值班任务的均坚守在工作一线,因为工作忙而推迟下班时间更是家常便饭。
春节期间的患者和平时不太一样,一般都是急症或病情较重,情绪比较急躁,门诊和科室值班医生,均以良好的态度、精湛的医术,为患者提高了一流的就医环境,受到了就诊患者的一致好评。
新的一年里,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门诊各科室医护人员必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为医院的发展添砖加瓦。
(通讯员:叶新浩供稿)
※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共创社会和谐
面对紧急情况,也许有人会不知所措;面对困难,也许有人会选择逃避和退缩。面对一个因智障、贫困而被遗弃的危重病人,南阳医专三附院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在严冬里给她温暖,在无助时给她亲情,虽然毫不相识,却给她家一般的感觉、亲人一般的关怀,在严寒的冬季,全体医护人员用他们的真心和爱心共同谱写了一篇和谐的篇章。
2007年2月2日晚7时左右,急诊科医师龚廷信、冀胜辉,护士韩红坡发现一略有智障的中年女子被遗弃于我院急诊科通道内,无任何家属陪伴,该女子衣服单薄,言语错乱,胡言乱语,在寒风中不住的颤抖。从无序的言语中,医护人员得知该女子已两天未进任何食物。医护人员在看护病人的同时及时报告院领导及总值班,并对该病人进行了全面的体格检查后得知:生命体征基本平稳,颜面部擦伤伴浮肿、双下肢重度浮肿伴活动困难。考虑到该病人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医护人员及时播打了110请求协助了解有关情况及下一步处理办法。110人员及时赶到,因病人身体状况差,各种询问、笔录均不能正确配合,110决定暂留我院观察处理,并积极联系协助寻找其家庭,医护人员当即表态:只要患者医疗需要,我们全体医护人员会尽心尽力对其进行积极的照顾和护理。并及时向院领导汇报,得到了肯定和支持。医护人员为病人加盖了棉被并进行必要的治疗,后又联系食堂为病人送来了可口的饭菜。进食后,病人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对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连声道谢,赞不绝口。夜间龚廷信、韩红坡负责病人的医疗护理工作,随时查看病人的情况,问寒问暖,由于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夜间二人不怕脏、不怕累,不厌其烦地帮助病人大小便,直到病人安静入睡,二人才得以放松。
夜间12点,患者兄长返回我院,当看到病人在无依无靠的情况下,在我院得到了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泣不成声,并为自己的过失和无知表示悔恨,并一再表示:一定要把病人接送回家,好好照顾。通过病人家属得知患者长期忍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多种疾病折磨,子女多人均不进行赡养义务。对此,医护人员表示深深的同情,并告知其如何正确护理病人,如果有困难,只要我们力所能及,我们会无偿提供。该家属感动的说:“你们太好了,去过大大小小多少医院,从来没有见过像你们这样好的医生和护士。”早晨,当医护人员准备为兄妹二人准备早饭时,发现二人已悄悄地离开了医院。
在整个事件中,急诊科医护人员不怕困难、不嫌麻烦,为了病人的安全和健康,无私奉献,无怨无悔,视病人如亲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人们展示了什么是新时代的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全体医护人员用自己的行动共同谱写了一曲和谐的篇章。
(通讯员:王缭报道)
※内科成长记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大自然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医专三附院的内科也在院领导的关怀下,全科室成员的辛勤耕耘下茁壮成长。
回顾内科成立的两个月,步步充满艰辛。在科室成立之初,基本医疗设施还不完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收住的大多是危、重、急患者,我们的护理人员坚守岗位,经常是没有吃饭的时间,饿了就啃干馍、喝口开水。马金浩主任、段秀华主任及司晓芳护士长积极与各科室协调,调动人力、物力,排除重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医疗、护理工作,百忙而无一疏漏,他们这种敬业精神我们有目共睹。在他们的带动下,全科室人员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每位医护人员都以院为家,视病人如亲人,加班加点,使科室住院人数又创新高。
面对成绩我们不会骄傲;面对成绩我们充满信心,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通讯员:刘明月报道)
※团结协作救死扶伤
2007年2月27日,内科病房收治一慢性并感染肺气肿、肺心病危重高龄患者。病人年龄81岁,体质消瘦,病情十分危险。科室医护人员精力集中,全身心投入到该病人的救治中。患者病情一度好转,但最终因病情较重,至28日凌晨4时50分左右出现昏迷。值班医生夏春磊立即通知科主任马金浩,及时请急诊科主任王缭到内科参加抢救,由于人员到位,尽心抢救,虽然病人最终抢救无效,但家属以医护人员的救治工作感到比较满意,没有任何怨言。6时40分即抬病人离开病房。王缭主任一直和内科人员坚持到7时左右方回急诊科。
这一事情在我们的医疗活动中会经常遇到,但王缭主任这种不辞劳苦、团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我们每个医护人员如果都能发扬这种精神,在遇到类似事情,能团结协作、措施得当,我想任何医疗纠纷都不会发生。
(通讯员:马金浩供稿)
实用技术传递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是妇产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肢体不可逆的损害及肺、脑栓塞等,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如何做好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我认为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术前、术后的宣教工作,向患者细致地解释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二、输液时注意更换穿刺部位,如盆腔手术后的患者,不宜采用下肢补液。
三、适当应用止血剂,应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止血剂的用法,一般术后24-48小时即应停用,长时间使用止血剂无明显治疗作用,反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四、加强患者术后的肢体锻炼,对于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术后6小时协助患者做下肢屈伸运动,改善足、趾与肢体的血液循环;对于术后24小时不能下床活动的患者,鼓励做深呼吸,促进血液回流;协助患者翻身,鼓励在床上做肢体运动;活动不方便者,应做肢体上下被动活动或腓肠肌的按摩,以便改善下肢血运。
五、密切观察病情,早发现、早治疗。对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高危因素患者,如手术大、手术时间长、下肢静脉曲张、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其早期症状及体征,以便早期发现并及时给予治疗,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六、发生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肢体活动,忌用手按摩患者皮肤,以防栓子脱落;抬高患肢利于静脉回流。
七、给予药物扩血管、溶栓对症治疗,疏通微循环,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
(通讯员:王松燕报道)
※怎样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
(断指再植禁忌)
手指外伤性离断发生率较高,在我院约占手外伤的1/3,而手指离断后适宜再植的仅占断指中的1/3-2/3。遇到以下几种情况不宜再植。
1、患有全身性疾病,不允许此时间进行手术或病员有出血倾向者。
2、断指处近端手指伴有多发性骨折及严重软组织挫伤,手指血管床严重破坏,血管、神经丛远端撕脱较大者。
3、断指经刺激性液体浸泡时间长者。
4、断指发生于夏季或高温地区,离断时间较长,且未经冷藏者。
5、多发性手指撕脱伤,血管、神经、肌腱从近、远端抽出较长,无条件作移位再植者。
6、精神不正常者,本人无再植要求者。
在掌握适应证要宽严结合,对指别、离断部位、年龄、时限等方面可以适当放宽;但指体的条件应严格掌握,我们不提倡对有淤斑的断指及经刺激性液体浸泡的指体扩大适应性,也不提倡仅强调成活而不讲究功能的再植,更不能仅追求经济利益,不注重功能重建的再植手术。
(通讯员:刘蓓报道)
※亚介入治疗在眼科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我科自开展亚介入疗法以来,已经治愈眼底出血病人20余例,动静脉阻塞病人10余例。亚介入疗法利用神经营养剂,促吸收等药物不经全身大循环,药物直接送达病灶发挥作用,提高局部血药浓度,从而更好、更迅速地发挥药物作用,所有接受治疗的眼病患者均有明显疗效。在提高了眼底病病人的入院率,为医院带来了效益的同时,也为我科治疗眼底病开辟了新的思路。对广大眼底病患者来说亦有了从新恢复视力的机会和希望。
药物由颈总动脉——眼动脉直接应用到视网膜脉络膜、神经等眼组织。作用高效、迅速,药物利用率高,是视网膜血管病(眼底出血)动静脉阻塞、视网膜脉络膜炎、神经萎缩、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等的最佳疗法,应用以来已经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通讯员:孙嘉凯供稿)
从 医 心 得
※待人处事小议
有不少人曾抱怨并深深体会到现在的人越来越难相处,真的是相处太难?不。当我们在与人相处出现了这种境地的时侯,我们要深刻地剖析自己的心理和做法,并且舍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一下,我们会发现此时自己心理上出了错误的思维才导致错误的判断和行为。
其实我们应以“别人敬己一尺,自敬别人一丈”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去处理身边所发生的事,并且不宜以高傲心态看待现在不如自己的人,或以卑微的心理去仰视现在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现在不如自己的人不一定永远不能超越自己,现在高于自己的人不一定永远高于自己;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随时随地的超越自己和超越别人;所以我们要以一个谦逊,谨慎,戒骄戒躁,不满足于现状而又积极,乐观,踏实,勤奋的心态去学习、工作和生活。
在处事方面,我们应学会吃亏和善于吃亏,有句俗话说:“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说的就是舍与得的关系,同时很深刻明了地说明了“付出总有回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人生哲理。其实这个道理每一个人都懂,但做起来却是相当困难。我个人认为“舍得”的心态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只要我们积极地改变处事思想,行为也将随时发生变化,最重要的是我们愿不愿意“忍痛割爱”地放弃和改变“相处太难”的陈旧思想。
(通讯员:汪海剑 供稿)
※医患和谐始于沟通
在医患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是医生,决定的不仅仅是从患者口袋中能掏出多少钱,更关系着患者的生死健康。当患者踏入医院大门的那一刻,就把自己全然交给了医生,还一并交出了所有的信任。作为利用专业知识为病人服务的医护人员,只有面对病人对他的信任,才能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才有信心去挑战高难度的医疗手段,信任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换位思考,增进互相了解。医患沟通是门艺术,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必修课。所以要掌握好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一)沟通方法
1、预防为主的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如发现可能出现问题苗头的病人,应立即将其作为重点沟通对象,针对性的进行沟通。还应在早交班时将值班中发现的可能出现问题的患者和事件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
2、变换沟通者:如责任医师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有困难或有障碍时,应另换其他医务人员或上级医师、科主任与其进行沟通。
3、书面沟通:对丧失语言能力或需进行某些特殊检查、治疗、重大手术的患者,患者或家属不配合或不理解医疗行为的、或一些特殊的患者,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
4、集体沟通:当下级医生对某种疾病的解释不肯定时,应当先请示上级医师或与上级医师一同集体沟通。
5、协调统一后沟通:诊断不明或疾病病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医之间,医—护之间,护—护要相互讨论,统一认识后由上级医师对家属进行解释,避免使病人和家属产生不信任和疑虑的心理。
6、实物对照讲解沟通:医护人员可以利用人体解剖图谱或实物标本对照讲解沟通,增加患者或家属的感官认识,便于患者或家属对诊疗过程的理解与支持。
(二)沟通技巧
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应体现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同情患者的病情,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并本着诚信的原则,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一个技巧:注重技巧,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尽量让病人和家属宣泄和倾诉,对患者的病情尽可能作出准确解释。
2、二个掌握:掌握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患者医疗费用情况及患者、家属的社会心理状况。
3、三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教育程度、情绪状态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
4、四个避免: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语调、语句;避免压抑对方情绪、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强求对方立即接受医生的意见和事实。
做好了医患间的沟通,医患之间就不是互相猜疑,而是互相欣赏;不是互相抱怨,而是互相赞美。医生的“阳光心态”感染着患者,患者的“乐观因子”鼓舞着医生。这样才能让病人放心而来,满意而归。
(通讯员:余露报道)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记西药房在医院发展进程中的改变绩效
当医院在告别颓废而稳健发展之时;当全院职工看到医院进步和振兴之时;当看到医院领导为医院发展而四处奔波、历尽辛酸之时;当我们对医院发展充满希望、信心、憧憬之时……… 为了医院的发展每一位职工献计献策,勤奋工作,努力提高业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的态度已慢慢生根发芽。而西药房作为医院的一个窗口科室,理所应当在服务质量上更优秀。
怎样才能提高服务质量?怎样才能让病人记住我们灿烂的笑容?怎样才能让病人自发的为医院做广告?服务水平将决定这一结果。而在此时,药房赵燕茹主任顺应医院发展的需求对药房人员在管理服务上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第一、穿戴干净整洁,精神饱满,乐观、积极、自信,药品要摆放整齐、分门别类。
第二、药房全体同志在与病人接触的第一时间起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谨慎地阅读处方、划价和记价;常用“你好”“谢谢”“我能帮你什么忙”等礼貌用语,且表情诚恳,微笑自然。
第三、对病人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态度不厌烦,语气不生硬,做到耐心、细致、周到的服务每一位病人。
第四、对于首次来院就诊的病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一名合格的导医人员,帮助病人解决诊病过程中的一切问题,让病人及其家属感觉到家的温暖。
第五、在发药时,严格做到“三看,三对一发药”,严格杜绝发错药的出现。
第六、加强业务学习,扩大知识构架。
总之,好的工作方法将在工作中不断涌现,我们将捕捉工作中的每一个亮点,并让其发扬光大,不遗余力地为医院的辉煌贡献力量。
(通讯员:汪海剑 供稿)
…………………………………………………………………
总 编:刘 旭
副总编:张世宪 孙国华 陈广军
责任编辑:刘士林
校 对:刘 刚 汪海剑
编委会成员:
王松燕 余 露 王 缭 马金浩 孙嘉凯 汪海剑
叶新浩 刘 蓓 任晓燕 刘明月
供稿电话:63486869
上一篇:关注眼健康 我们在行动
下一篇:院情简报第三期